新南向政策要落實,關鍵在數位交流

原文刊載於  數位時代八月號:新南向政策要落實,關鍵在數位交流

圖片來源:David Bokuchava via shutterstock

中國的實力是我們不能忽視的,「一帶一路」政策下發展的東南亞經濟合作,使得這隻大老虎在區域的投資談判和話語權更高,掌握更多資源,而台灣自始未加入東協十國區域整合,眼看著中日韓的東協10加3(ASEAN+3,APT)帶來的極低關稅利多,政府對於「貿易孤島」這個事實也感到苦手。而中美關係摩擦之下,對美貿易的份額很自然地讓東協吸收,難怪幾個東南國家首腦都迅速指示投資發展局開展「具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工作」。

回頭來看,新南向確實是不得不提出,而且越來越重要的政策了。本文將檢討台灣發展東南亞所需要的數位資源,畢竟政策綱領所謂4大連結策略,第一條就是:軟實力連結。

說是新南向,使用的卻是舊招式!

我們說 「新」南向,和舊的政策最大的差異,應該是不再以製造業主導的經貿數字為主,而是涵蓋產業關係、科技、文化、觀光、教育等等。就目前的觀察,硬體辦展的形式仍然是推動手法的最大宗!去年在曼谷辦的台灣形象展,在報導中顯示數萬人參觀,然後帶來幾多訂單。官員很努力,當地台商也很積極配合,這是好事,但真的符合新南向想要的目標嗎?

發展觀光在我看來,倒是屬於新招式,給東南亞觀光客的免簽證,雖有其他問題,卻是台灣產品往外走的好機會!靠著觀光客的口碑,不必出國展覽,也有國外訂單。

網紅部落客來到台灣,列出的必買清單,讓在越南經營Instagrammer的經紀公司來問我:有沒辦法買到「純粹喝」飲料「蒂芬妮藍」瓶身,好讓網美來台觀光時,弄一瓶來打卡。更有泰國通路問我能不能代理?我打給飲料製造商台灣比菲多,對方客氣回答:該國已有多家在洽談了。

至於軟體,更是無需辦展,透過跨國廣告投放及試用版即可推廣,某軟體公司老闆告訴我,當他需要這樣的資源時,仍然被建議參加當地ICT或軟體展。

先不管實用度,數據正確性呢?

新進越南投資設廠半年的台商陳先生告訴我,當初他上政府網站查資料,不外乎都是這個國家的「整體數據」,沒有他想要的「區域數據」。後來透過經濟部新南向投資專區這邊,引介了當地華僑,從他手上得到了一份20多頁的設廠資料指南,他覺得滿高興的;但探查之後發現,上面寫35%開發的工業區,其實已經滿額,整份資料有七八成都是過期了,可能有3到4年沒有更新。

陳先生之後還接到滿意度電訪,詢問他資料是否到手、幾天內取得等等,完全沒有問資料正確性、對於資料滿不滿意。接完這通電話他的心情轉為憤怒了,這樣就結束了?那個華僑拿到顧問酬勞、而政府也達成KPI了嗎?

陳先生的問題其實可以運用數位解決,設立一個平台讓在當地發展的人共同回報、更新資料,而顧問應該要負責驗證,這樣才更有「打群架」的觀念。

其實新南向的5大旗艦計畫中,有一個「新南向論壇與青年交流平臺旗艦計畫」,但此計畫的入口在哪裡?可以交流的點是?還是說就等同玉山論壇呢?

民間組織強過政府,但詐騙盛行

政府的單位對於當地環境了解的不足,常常要靠民間組織來補,於是各類交流協會都在臉書/Linkedin社團,隨便問一下當地哪裡開銀行帳戶最好、需要哪些文件,通常民間組織回的最快,但這些社團SEO(搜尋引擎優化)做得不好,上網查詢的話,反倒會跳出背包客網站幾年前的消息。

民間組織良莠不齊,還隱藏很多當地的騙子,特別目標是同文同種的更為容易。在柬埔寨混了一陣子的友人說,他生性謹慎,也不會因為誇誇其詞的投資機會而起貪念,卻還是因為想認識誰,而多少繳了一點「學費」。在這一點來說他佩服日本人在當地的交流網,都是實名制的有身分驗證,像是顧問服務的名單還有評等和反饋,就鮮少出問題。

台灣強調軟實力,但政府仍停留在Web 1.0的單向資訊傳遞,由用戶主導內容生成的Web 2.0概念,似乎沒幾個相關部會做得到。如果說要發展軟實力,「數位」本身就應該是我們的發展核心,畢竟現在各國都已經進入數位時代了,不是嗎?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